1、法律分析:《会计档案管理办法》规定的保管期限为:会计档案的保管期限分为永久、定期两类。定期保管期限一般分为10年和30年。会计档案的保管期限,从会计年度终了后的之一天算起。
【精析】会计凭证类档案的保管期限为15年。
会计档案定期保管期限如下:会计档案的定期保管期限由原3年、5年、10年、15年、25年五类调整为10年、30年两类。会计档案将原附表2中保管期限为3年、5年、10年的会计档案统一规定保管期限为10年。
【答案】:C 根据《会计档案管理办法》规定,会计凭证类档案保管期限是15年。故选C。
保管期限为30年的档案:会计凭证类 原始凭证、记账歼记凭证、汇总凭证和其他会计凭证保管期限为三十年。
1、.会计档案的保管期限:对永久性会计档案无限期保管;定期会计档案的保管期限分别为3年、5年、10年、15年、25年。各种会计档案的保管期限,从会计年度终了后的之一天算起。
2、《会计档案管理办法》规定了我国企业和其他组织等会计档案的保管期限,该办法规定的会计档案保管期限为更低保管期限,根据该办法的规定,会计档案移交清册保存30年。会计档案销毁清册应永久保存。清册就理解成记录东西的小册子。
3、编制销毁清册 在会计档案保管期满且无继续保存必要时,单位档案管理机构需要编制详细的会计档案销毁清册,内容包括拟销毁档案的名称、卷号、册数、起止年度、档案编号、应保管期限、已保管期限和计划销毁时间等详细信息。
4、会计档案移交清册保存15年。根据《会计档案管理办法》第八条 会计档案的保管期限分为永久、定期两类。定期保管期限分为3年、5年、10年、15年、25年5类。
第三条 本办法所称会计档案是指单位在进行会计核算等过程中接收或形成的,记录和反映单位经济业务事项的,具有保存价值的文字、图表等各种形式的会计资料,包括通过计算机等电子设备形成、传输和存储的电子会计档案。
《会计档案管理办法》是为了加强会计档案管理,有效保护和利用会计档案而制定的法规。《会计档案管理办法》的主要包括:会计档案的立卷和归档、会计档案的保管、会计档案的借阅、会计档案的销毁、会计档案管理的其他方面等5个内容。
国家机关、社会团体、企业、事业单位、按规定应当建账的个体工商户和其他组织(以下简称各单位),应当依照本办法管理会计档案。第三条 各级人民 *** 财政部门和档案行政管理部门共同负责会计档案工作的指导、监督和检查。
《会计档案管理办法》是财政部以及国家档案局于2015年12月11日进行修订的部门规章。目的是加强会计档案的科学管理,统一全国会计档案的管理制度,完善会计档案的管理工作。
之一条 为了加强会计档案的科学管理,统一全国会计档案工作制度,更好地为社会主义经济事业服务,特制定本办法。
《会计档案管理办法》是为了加强会计档案管理,有效保护和利用会计档案而制定的法规,2015年12月1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财政部、国家档案局令第79号发布修订后的《会计档案管理办法》,自2016年1月1日起施行。
《会计档案管理办法》第八条规定,会计档案的保管期限分为永久、定期两类。
会计档案的定期保管期限由原3年、5年、10年、15年、25年五类调整为10年、30年两类。会计档案将原附表2中保管期限为3年、5年、10年的会计档案统一规定保管期限为10年。
会计档案保管年限规定如下:根据《会计档案管理办法》第八条会计档案的保管期限分为永久、定期两类。定期保管期限分为3年、5年、10年、15年、25年5类。
会计档案管理办法规定的会计档案保管期限为更低保管期限就是说企业会计档案至少要保存管理办法上的年限数,满了年限以后可以根据实际情况继续保存,或者由档案保管部门和会计部门提出销毁意见,编制销毁清册,企业负责人签署意见。
1、《会计档案管理办法》是为了加强会计档案管理,有效保护和利用会计档案而制定的法规。《会计档案管理办法》的主要包括:会计档案的立卷和归档、会计档案的保管、会计档案的借阅、会计档案的销毁、会计档案管理的其他方面等5个内容。
2、会计档案管理办法有:之一条 为了加强会计档案管理,有效保护和利用会计档案,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会计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档案法》等有关法律和行政法规,制定本办法。
3、会计档案管理办法有:建立完善的档案管理制度、建立档案保管制度、建立档案借阅制度、建立档案销毁制度、建立档案备份制度。建立完善的档案管理制度 建立完善的档案管理制度是会计档案管理的基础。
4、会计档案管理办法有:建立档案管理制度、归档范围、保管期限。
5、《会计档案管理办法》对企业会计档案的归档、存档、保管、使用、移交、保管期限以及销毁工作制定了相关的条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