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天气:拍摄月亮,要选择一个天气晴朗的夜晚,可以避免过多的云层和雾气,月亮没有遮挡的时候,拍出来才会清晰又有细节(有时云遮月拍出来也挺有意境)。
1、上弦月是指月亮上半夜出来,在偏西面出来,月面朝西的状态。凸月,满月前后的月相。月球圆面上绝大部分是明亮的,故称凸月。
2、月亮的8个变化过程:新月——蛾眉月——上弦月——盈凸月——满月——亏凸月——下弦月——残月。因为太阳光、地球上、月球三者中间相对位置的随时变化,便会展现出不一样样子的月亮。
3、满月:到了农历十十六,月球转到地球的另一面,也就是图中的位置5,黄经差为180°。这时地球在太阳和月亮的中间,月球被太阳照亮的那一半正好对着地球,此时我们看到的是满月,或称之为“望”。
4、新月→蛾眉月→上弦月→凸月→满月→凸月→下弦月→蛾眉月→新月的图片:新月是指在农历的每月月初,月球逐渐远离太阳,月牙渐渐露出来的月相。新月时,月亮仅露出一弯月牙,并且朝右弯曲。随着月球运动,月牙越来越大。
5、按照阴历,从初一到月末,月相分别经历(北半球):新月—蛾眉月—上弦月—凸月(盈凸)—满月 —凸月(亏凸)—下弦月—蛾眉月(残月)—新月,既朔月→望月→朔月。
新月:月球继续朝前旋转,到了农历初八,也就是图中的位置3,黄经差为90°,太阳落山,月球已经在头顶,到了半夜,月球才落下去,这时被太阳照亮的月球,恰好有一半给你看到,称之为“上弦月”。
月亮的变化顺序图如下:新月(朔月):每月初一,当月球位于地球和太阳之间时,我们无法看到月亮。这是因为月球在朔望日时,与太阳几乎在同一方向,地球的夜晚部分背对太阳,因此看不到月亮。
如下图:月相变化的顺序是:新月——娥眉月——上弦月——凸月——满月 ——凸月——下弦月——娥眉月——新月。新月 约在农历每月三十或初一,月球位于太阳和地球之间。
月相变化图如下:从图中可以看到月相变化规律:从新月到满月再到新月,就是月相变化的一个周期。这一周期平均为253天,称为朔望月。每个月的朔为农历月的初一,望为十五或十六。
当我们在晚上能看到月亮时,就是月球上的白天一侧至少一部分朝向我们,如上面图中左半部分的图。
月球在白天时,月面完全暴露在强烈的太阳光下,表面温度达到127℃,比地球上水的沸点还高。月球的夜晚更是糟糕,温度可降低到183℃。
农历月最后一天又变为新月:基本看不见,或者隐约看见一弯细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