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其实回顾中国女排的整个夺冠历程,简直就是中国奥运代表团奥运征程的缩影。小组赛首战便负于并非传统强队的荷兰队,接下来还遭到塞尔维亚女排的横扫,最终仅以五战两胜的成绩勉强从小组出线,不过淘汰赛第一场就要面对强大的东道主巴西女排。
1、“女排精神”在奥运夺冠后短短的时间里,便成为网络上的热词。但是,真正起作用的女排精神不是在站上世界*的一刻,而是在长期艰苦的磨砺和队伍一时处于低谷之时。无此,便会一蹶不振,迷失追求,也难能创造复苏的条件。这样志气不足的项目和队伍在中国体育界并不难找。郎平是女排精神的创始者之一,也是传承者之一。
2、只能说明中国女排实在是太伟大了,一路过关斩将,夺取*,充分的证明了女排的强大实力和团队精神,为国争光,还把女排精神带给了全世界。
3、中国女子排球队在决赛中以3-1战胜塞尔维亚女排,令中国人重振民族自豪感。奥运登顶的过程虽充满艰辛,但里约夺魁,彰显了中国女排的竞争力。从比赛的结果看,中国女排的夺冠之路似乎给人一种“情理之中”的感觉,毕竟自郎平2013年重新接掌女排教鞭至今,中国女排在国际赛场总是给球迷带来令人骄傲的战绩。
电影《中国女排》更名为《夺冠》的主要原因是为了避免与中国排球协会及中国女排产生名称上的法律纠纷。法律纠纷风险:在2020年1月16日,中国排球协会发布严正声明,指出有企业和商家利用“中国女排”的名义进行商业活动,这严重侵害了中国国家女子排球队及成员个人的合法权益。
年1月18日上午,电影《中国女排》官方微博发文,《中国女排》正式更名为《夺冠》,随后“电影中国女排改名”的话题登上了微博热搜榜。
电影《夺冠》确实更倾向于是一部关于郎平的传记,而非全面展现中国女排的电影。主题聚焦:电影《夺冠》虽然起始名为《中国女排》,但最终更名为《夺冠》,且内容主要围绕郎平的个人经历展开,讲述了她从运动员到教练的成长和奋斗历程,尤其是对中国排球的改革贡献。
之后,陈忠和个人就电影剧情方面表达了自己的意见,他直言这样的剧情并不符合实际。此外,陈忠和表示这部电影被做成娱乐性贺岁片,大方向不准确,顽强的女排精神也在一定程度上被过度商业化。
总之,电影《中国女排》无论出于什么原因和考量最终改名《夺冠》,但成片135分钟没做任何删减和变化,导演和演员还是原有团队,郎平女儿白浪和女排队员出演仍是广大球迷和影迷关注焦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