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个阶段,是我之战略反攻、敌之战略退却的时期。当年没说具体时间,他自己都说三个阶段的具体情况不能预断。不过从我们后人来看 第一个阶段基本是1937年—1938年秋,日军占领武汉和广州。
《论持久战》是无产阶级革命家毛泽东于1938年5月26日至6月3日在延安抗日战争研究会上的演讲稿,是关于中国抗日战争方针的军事政治著作,[1]1938年7月*出版。
年5月26日。1938年5月26日,召开抗日战争研究会(6月3日结束)。期间,毛泽东作了《论持久战》的讲演。在《论持久战》中,驳斥了蒋介石为代表的国民党和王明为代表的右倾投降主义分子的亡国论、速胜论。
年5月毛主席发表了《论持久战》在这篇著作中,毛泽东分析了中日两国的社会形态、双方战争的性质、战争要素的强弱状况、国际社会的支持与否,指出抗日战争是持久战,最后的胜利属于中国。
《论持久战》一书写于抗日战争爆发后一年。1938年5月,毛泽东把自己关在了窑洞里,他七天七夜没有出门,除了一天两顿稀饭和咸菜外,就是不停地抽着劣质的纸烟,埋头写作,以至于连棉鞋被火盆烤着了,他也浑然不觉。
《论持久战》一书发表于1945年是错误的。1938年五月至六月间,在中国抗日战争的重要关头,毛泽东发表了《论持久战》这篇军事哲学著作。
在《论持久战》中科学地预见到抗日战争将经过三个阶段,其中,战略相持阶段的时间将相当长,遇到的因难也将最多,然而它是整个战争转变的枢纽。
面对这种局势,1938年5月,毛泽东写了《论持久战》,初步总结了全国抗战的经验,批驳了当时盛行的种种错误观点,系统阐明了党的抗日持久战方针。《论持久战》是一九三八年五月二十六日至六月三日在延安抗日战争研究会的讲演稿。
毛泽东在论持久战中科学的预见到抗日战争将经过三个阶段其中阶段的时间相如下:1938年5月,毛泽东在延安中国人民抗日军政大学作《论持久战》的报告。
《论持久战》书中三个阶段是:战略防御,战略相持,战略反攻。战争实际情况:第一个阶段基本是1937年—1938年秋,日军占领武汉和广州。第二阶段就是相持阶段:从1938年10月至1943年12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