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每年五月,正是艾蒿成熟,药性更好的时候,所以在端午节人们都要到野外去采摘艾蒿。传说远古时候神仙与水怪约定,只要门前悬挂艾草和菖蒲的人家,都不可冒犯,于是人们端午节喜欢采摘和悬挂艾草,意欲驱散妖魔,保卫家族。
端午节中最为著名的传说就是有关屈原的,屈原是春秋时期楚国的一位伟大的爱国诗人。
端午节起源于中国,最初为祛病防疫的节日,吴越之地春秋之前有在农历五月初五以龙舟竞渡形式举行部落图腾祭祀的习俗;后因诗人屈原抱石自投汨罗江身死,又成为华人纪念屈原的传统节日;部分地区也有纪念伍子胥、曹娥等说法。
端午节的第二个传说,在江浙一带流传很广,是纪念春秋时期(公元前770--前476年)的伍子胥。伍子胥名员,楚国人,父兄均为楚王所杀,后来子胥弃暗投明,奔向吴国,助吴伐楚,五战而入楚都郢城。
端午节,是中国传统节日,又称端阳节、龙舟节、重午节、龙节、正阳节、天中节等,源自天象崇拜,由上古时代祭龙演变而来。初源于古代百越地区对龙图腾的崇拜与信仰,后源于诗人屈原在该日抱石跳汨罗江自尽。
1、端午节的来历和传说故事如下:来历 古老传统节日的起源与上古原始信仰、祭祀文化及天象、历法等人文与自然文化内容有关。根据现代人类学、考古学的研究成果,人类最原始的两种信仰:一是天地信仰,二是祖先信仰。
2、饮雄黄酒:此种习俗,在长江流域地区的人家很盛行。
3、源于纪念伍子胥端午节的第二个传说,在江浙一带流传很广,是纪念春秋时期(公元前770--前476年)的伍子胥。伍子胥名员,楚国人,父兄均为楚王所杀,后来子胥弃暗投明,奔向吴国,助吴伐楚,五战而入楚都郢城。
4、端午节的第二个传说,在江浙一带流传很广,是纪念春秋时期(公元前770--前476年)的伍子胥。伍子胥名员,楚国人,父兄均为楚王所杀,后来子胥弃暗投明,奔向吴国,助吴伐楚,五战而入楚都郢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