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土三七具有止血的功效,可用于吐血、衄血、咯血、便血、崩漏、外伤出血等各种出血症。《纲目》:治金疮折伤出血及上下血病。(2)土三七具有散瘀止痛的功效,可用于痛经、产后瘀滞腹痛、跌打损伤、风湿痛等症。
1、三七树形态如下图所示:三七,是多年生直立草本,高20-60厘米。主根肉质,1条至多条,呈纺锤形。茎暗绿色,至茎 先端变紫色,光滑无毛,具纵向粗条纹。
2、三七,中药名。主产于云南文山州,故名文山三七,又名文州三七,为五加科植物三七的干燥根和根茎。秋季花开前采挖,洗净,分开主根、支根及根茎,干燥。支根习称“筋条”,根茎习称“剪口”。
3、三七叶子长有3个叶柄、每个叶柄生7个叶片。三七的表面是光亮的黑棕色,顶端茎痕不明显,周围有瘤状突起,全体有断续的纵皱。三七质地坚实,不易折断,这是它的一个显著特征。
4、三七,指植物三七的根。各类养生 *** 里提到的三七,往往是三七粉,即,用植物三七的根,磨成的粉。成分上,三七含有多种物质,皂苷、黄酮、多糖、挥发油、氨基酸等,一般认为,皂苷是其主要生理活性成分。
5、三七的品种有田藤三兰花三七 、菊三景天三七。 【其一】:田七,属五加科多年生草本植物,因其播种后三至七年挖采而且每株长三个叶柄, 每个叶柄生七个叶片,故名三七。其茎、叶、花均可入药。
6、植物形态 多年生草本,高达60cm。根茎短,茎直立,光滑无毛。掌状复叶,具长柄,3~4片轮生于茎顶;小叶3~7,椭圆形或长圆状倒卵形,边缘有细锯齿。伞形花序顶生,花序梗从茎顶中央抽出,长20~30cm。
1、姜三七,又称土田七。形态特征:株高15-30厘米;根茎块状,径约1厘米,外面棕褐色,内面棕黄色,粉质,芳香而有 辛辣味,根末端膨大成球形的块根。
2、楼主你好!依照图看是“姜叶三七”田七又名三七,为五加科植物,根、花入药,有散瘀止血、消肿止痛作用,药用过量可致中毒。姜叶三七 【异名】姜内消子、土三打不死。【来源】为姜科植物姜叶三七的根茎。
3、藤三七(学名:Anredera cordifolia),又称川七,藤子三七,小年药,土三七,藤七,马德拉藤,洋落葵,为落葵科落葵薯属的植物,年生宿根稍带木质的缠绕藤本。
4、姜三七姜、姜叶三竹叶三七《常用中草药汇编》,姜田七《新华本草纲要》,小田竹田毛姜三七《广西药用植物名录》。土田七,中药名。
5、文山三七 景天三七 ,别名土三旱三血山草、六月淋、蝎子草、菊三草三三七草。学名费菜。藤三七,别称,又称川藤子三七,小年药,土三七,藤七,马德拉藤,洋落葵。
1、外观不同。五加科三七的叶形肥大,长得像张开的手掌,六七片叶子朝不同的方向伸展开去。而土三七的叶形比较小,叶子是沿着茎对称着长。五加科三七的花是红色的,而土三七的花是黄的。功效不同。
2、土三七和三七的外观区别辨别土三七和三七植物药可以从叶形和花形来看。五加科三七的叶形肥大,长得像张开的手掌,六七片叶子朝不同的方向伸展开去,三七的花是红色的。
3、三七和土三七主根外形不一样。 三七的主根和筋条都是呈圆柱或者圆锥形,并且颜色一般为灰褐色。而土三七的茎呈圆柱形,并且根茎粗短没有分支,表面颜色为紫棕色或者暗棕色,摸起来比较光滑。
4、土三七 很多人都以为土三七和三七是同样的植物,其实它们两者的截然不同的,土三七与三七的区别在于属性不同。土三七又被称为菊三七,属于景天科植物,含有毒素;三七又被称为田人参三七,属于五加科植物,没有毒性。
5、土三七和三七的区别为:形态不同、分布不同、归属不同。
6、属性不同:很多人都以为土三七和三七是同样的植物,其实它们是截然不同的植物。土三七又被称为菊三七,是菊科植物菊叶千里光的全草或根,含有毒素。而三七又被称为田人参三七等,属于五加科植物,没有毒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