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罢发现,马斯洛理论大厦更为根基也更开脑洞的部分,是“非动机行为”的发现、“类本能”的提出、关于人的整体论思想以及对心理学研究领域的问题意识。
1、《动机与人格(第3版)》是马斯洛学说的奠基作,其主要是围绕需要层次论和自我实现论来阐述其基本观点的。动机理论是马斯洛学说的精髓。
2、内省地出现在意识中的内驱力,动机行为,甚至被明确追求的目的物或结果,它们没有一个可作为人类动机生活的动力分类的坚实基础。 学院派的心里学家在动机领域的研究里主要依靠动物实验。
3、这一层次的需要包括两个方面的内容。一是友爱的需要,即人人都需要伙伴之间、同事之间的关系融洽或保持友谊和忠诚;人人都希望得到爱情,希望爱别人,也渴望接受别人的爱。
1、自我实现者是由成长性动机而不是匮乏性动机推进的,那么他们主要的满足就不依赖于世界、他人、文化或达到目的的手段。 受匮乏性动机促动的人一定要有其他人,因为他们的主要需求的满足的大部分(爱、安全、尊重、威信、归属)只能来源于他人。
2、单凭智慧和理性是不能达到自我实现的。自我实现的发生不仅依靠思想活动,而且取决于人的整个人格的实现。儿童喜欢充满感情的感觉而不是喜欢怀有敌意、冷漠的教师、家长或朋友。
3、马斯洛在这里并没有真正意义上泛泛地去谈爱情,他对爱情的详细展开,是基于第十章以及第十一章中他对于“应对”与“表现”、“匮乏性动机”与“成长性动机”以及“自我实现者”的深入讨论所引发的一系列阐释。
4、马斯洛认为, *的动机就是达到非动机。也许可以这么说,整体论、类本能、非动机行为是马斯洛为他的动机理论准备的三个基石。微观层面的“非动机行为”来自于对健康人(尤其是自我实现者)的行为层面的观察。
5、——读《动机与人格(第十一章 自我实现的人)》 “研究有缺陷、发育不全、不成熟和不健康的人只会产生残缺不全的心理学和哲学,而对于自我实现者的研究,必将成为一个更具普遍意义的心理科学奠定基础。
6、如果我们希望人成为更完善的人,那么我们就必须帮助他们认清自己的健康一面,同时也要帮助他们认清不健康的一面。只有充分认识疾病和健康之间的这种辩证法,我们才能在成长的道路上趋向更健康。
《动机与人格(第3版)》是人本心理学之父、当代最伟大的心理学家之一马斯洛最重要的著作之一。
动机与人格(第3版,[美] 亚伯拉罕·马斯洛),414千字,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马斯洛的名字往往是与“人本主义”“需要层次论”特别是“自我实现”等字眼相勾连。
《动机与人格 (第三版)-马斯洛》百度网盘txt *全集下载 链接:提取码:tj9h 本书是“人本心理学之父”马斯洛最重要的著作。